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22080.html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杨茜见习记者刘玉涵
大巴车行驶在高架上,稀疏的雨滴落在车窗。
有人看着窗外发呆,有人闷头嘀咕自语,有人突然高歌无人应和……一车年轻的“孩子”看似轻松愉快,仿佛正要去郊游。
可在朱嘉伟的眼中,稍显沉重。
他是杭州杨绫子学校的老师,车上这些孩子都是他的学生。有自闭症患者,也有唐宝宝,即使20多岁,智力跟七八岁的孩子无两样。
这是一次难得的集体外出。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只知道自己要去“逛超市”。朱嘉伟多么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在超市里找到一份能够胜任的工作。
前路漫长但有微光。
这个暑假,杨绫子学校智慧树组织的心智障碍人群暑期职业培训营向全市发出召集,20名家长替孩子报了名。为期两周的课程,不仅有理论学习,还有实地体验。
这次就是要去实地体验,目的地:山姆超市。
第一次来山姆超市
不是购物而是体验
“哇,这里好大呀。”
“这个蛋糕看上去好好吃。”
“我听说这里有好吃的烤鸡。”
……
偌大的超市里,18名孩子在老师和志愿者带领下,参观了每个货架。他们难掩兴奋之情,好奇的眼睛四处张望,还拿出手机拍照。有人伸出了手,又犹犹豫豫地缩了回来。毕竟,他们不是来购物的。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山姆超市。“这里的货架好高,跟其他超市不一样。”有孩子说。
超市工作人员耐心地介绍超市每个区域,尽量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跟孩子们说。
“你们想不想到这里来工作呀?”工作人员随口问了一句。
“想。”回答稀稀拉拉。
事实上,他们对超市里的工作并不了解。但是,专注于某一件事,这些孩子都是在行的。
超市烘培坊,两名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蛋糕制作,大部分孩子跃跃欲试。“老师,我制作蛋糕的时候,记得给我拍照。”一个块头挺大的姑娘,像模像样地拿起了刮刀,学着工作人员的模样,在蛋糕胚上涂抹奶油,“怎么不平呢?”她喃喃自语。其他小伙伴去帮忙,大家深一道浅一道地摆弄着蛋糕,虽然蛋糕颜值不高,孩子们倒是挺乐在其中。
学校里也有烘焙课程,可真正到了工作岗位,那还真不是一回事。
“其实,我们也希望找到匹配度较高的孩子,来超市工作,给他们平等的就业机会。我觉得这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城北山姆超市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说。
入职半个月
网红瑞士卷有她一份功劳
事实上,山姆超市已经有了第一位特殊员工。
“这是琪琪姐姐呀!”
在超市里,有几个孩子已经雀跃着挥手了。是的,他们遇到了“学姐”吴健琪。
从杨绫子毕业的吴健琪,半个月前成为了山姆的正式员工,在烘培区工作。
藏青色短袖,荧光绿背心,这样的制服吴健琪很喜欢。戴起口罩,只看得出女孩白皙清秀,看不出她是个糖宝宝。
大家让她分享工作经验,女孩还是有点腼腆。“我不知道说什么。”后来她又想了想,“我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都闻着面包蛋糕的香味。”
能获得这份工作,琪琪也是经过重重考核进来的,包括面试、能力考核、一个月的实习,最终敲定。
琪琪是个勤快的姑娘。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包装,超市里火爆的瑞士卷,就是经她的手一个个装盒的。除此之外,她还会帮着同事打下手,清洁烤盘、拖地等。中秋节快到了,最近正忙着帮同事做月饼的辅助工作呢。
每天工作八个小时,琪琪跟别人一样,都是站下来的。小姑娘也很坚强,从来没喊过累。
每天早上,自己坐公交车一个小时到单位上班,还会带着爸爸做的午餐便当。20岁的她总是喊同事为“阿姨”,没人跟她计较,反而经常逗逗她。一声“美女”能让她乐上半天。
前几天,她的银行卡里打进了工资,但是她不知道有多少。8月27日是她的生日,超市里的黑森林蛋糕,她已经馋了很久了,“99块钱,我一定要买一个。”琪琪说,她的钱要攒着,过年要给爸妈发红包。
没说几句话,她就匆匆忙忙回到岗位上了,毕竟现在她喜欢而且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理论加实践
给特殊人群创造就业机会
并非所有孩子都能像琪琪有那么强的工作和适应能力。
这么多年下来,也就四五十人能够顺利就业,大部分都在连锁餐饮里做外场清洁或者超市的烘焙坊里帮忙,操作相对简单。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希望就业人数越来越多。
“中轻度心智障碍人群经过专业培训后,完全有能力去工作,争取正常的生活。希望他们通过培训找到工作的乐趣、获得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朱嘉伟道出了心智障碍人群暑期职业培训营的开班初衷。
一直以来,智慧树都是杭州心智障碍学生的培训坊,很多特殊的孩子在这里得到系统性实习培训,毕业后获得工作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因为场地有限,以往一般只有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的学生才有机会在“智慧树”实习,但是去年夏天,“智慧树”的老师们加班工作,让更多心智障碍人士拥有了这样的机会。
第一届“ReadyGo,心智障碍人群暑期职业培训营”招募了40名学员,他们的年龄和阅历都有所差别,不但有杨绫子学校的在读学生,有其他培智学校毕业后没有就业的历届生,还有来自社区工疗站年纪比较大的心智障碍人士。他们学习了各种实用技能,包括了面试技巧、职场要求(与同事交流沟通、着装要求)、安全指南等,还有清洁基础和送餐服务、包装理货和搬运实操、收银点单、饮品制作、咖啡制作及拉花、烘焙基础等技能教学。
“好消息是,去年的这些孩子当中,有好几个都成功就业了,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成就感吧。”朱嘉伟说。
今年的课程中,他们更注重实践课程。不仅增加了孩子们去莫卡乡村面包房做面包和饮品的机会,还有了这次来山姆超市的体验机会。
“我们都希望,这些有一定能力的孩子,在一步步的实践探索中,在一次次的锻炼中,逐步缩小认知障碍,激发他们对工作的渴望。”朱嘉伟说。
一个被自闭症困扰的家庭
保持耐心,做最大的努力
现场除了18名孩子,还有两名家长跟着。
武维华(化名)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儿子涵涵。15岁的涵涵不跟别人交流,总是低着头摆弄着手指,兴起时会胡乱挥舞着手里的小旗子。
涵涵20多个月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
经历过绝望无助、沮丧悲观的阶段,武维华一家接受了这个现实。陪伴,是他能做的所有。本是做工程的他,将工作调整,挪出40%的时间全心全意地陪伴儿子成长。只要是对涵涵有益处的,他就会带着儿子参加。即使,这些“益处”微不足道。
“自闭症的孩子总是反反复复,情绪问题很大。”武维华挺无助的。
就像这次培训,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武维华全程参与,保持着一个父亲的耐心。“这段时间他知道,他要去智慧树上课了。”即使这一点点的变化,武维华也觉得是好的,就害怕涵涵毫无波澜。
涵涵的动手能力很强,手工做得很溜,也会有一定的模仿和接受能力。尽管这样,他也不敢设想未来,他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
这个暑假过后,涵涵就要去杨绫子读书了,那里可以培养他的各方面能力。“如果真的能培养他的工作能力,能让他跟普通人一样融入社会,这就再好不过了。”他的心中依然有一丝念想,“做好父母该做的,用力去做,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