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保委今年双11投诉比去年多五成这些

「本文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程琦11月18日报道:年“双十一”大促活动延续去年售卖期大幅延长的营销策略,自10月20日起各大商家、电商平台就陆续开启“双十一”预售活动。不过,这期间投诉量也多了起来。

来自上海市消保委的统计,10月20日至11月16日,全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网购消费投诉件,较去年同期增长52.8%。网购商品类投诉居前位的是服装鞋帽(件)、家居用品(件)、化妆品(件);网购服务类投诉居前位的是快递(件)、会员卡销售(件)、餐饮住宿(件)。

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付款遇价格“膨胀”

“双十一”期间,商家和电商平台竞相推出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和折扣优惠,有些商家同时推出充值让利、会员加购、优惠券、满减等优惠活动,但规则告知不清晰,甚至在页面宣传上误导消费者能以超低价格购买商品,消费者实际付款时却无法享受优惠,价格莫名“膨胀”。

消费者裴女士投诉称,其10月20日在某化妆品品牌店铺充值了元,当时店铺自有直播间承诺元充值金额能用于支付11月1日预售产品的尾款,充值还能享有赠品小样。

裴女士随后先支付元定金购买了该品牌价格为元的预售商品,准备用充值金额抵扣尾款,但付尾款时才发现前期充值的金额无法使用,只得使用银行卡支付,随后裴女士多次与店铺沟通要求全额退款却一直无果。

又如消费者徐先生投诉反映,其10月29日在某电商平台支付定金,购买了某品牌鼠标,当时页面宣称商品到手价为.05元,但当徐先生11月1日付尾款时,发现实付金额是.05元,中间差了30元,他要求退还差价。

超长售卖后期价格下调,消费者感觉被割“韭菜”

不少消费者投诉反映,在11月1日前的预售阶段,通过直播间、官方店铺等渠道付完第一轮优惠折扣活动的尾款后,却发现商家、平台在11月1日至11月11日推出的第二轮大促优惠中商品售价更低,甚至一些商家、平台明确承诺保价,对外宣传为“全年最大力度促销”,后续仍下调价格,消费者感觉被割了“韭菜”。

消费者田女士投诉反映,10月31日支付元定金,11月1日支付元尾款购买了一套护肤品,预售时店铺承诺全程价保,保价时间自11月1日0点持续到11月27日0点。

但在11月2日,田女士发现该产品突然降价了元,后续消费者联系商家要求返还差价无果,商家还直接下架了这款产品。

又如消费者李女士投诉,其10月20日支付50元定金参加某直播间的某品牌面膜预售活动,此前该品牌官方宣称这一直播间的价格系“全年最大优惠力度”,11月1日李女士付完.9元尾款后发现,该品牌自有直播间将此款面膜价格大幅下调余元。消费者认为商家出尔反尔,辜负消费者信任,要求退还差价。

此外,商家服务能力待提升,存在发货慢、漏发货、售后不及时等问题。从消费者投诉来看,与经营者服务能力相关的投诉较为集中。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对经营者服务能力的期待值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部分商家、平台在今年的“双十一”策略部署上,更注重营销推广,而对服务质量有所忽略。投诉主要反映商家发货慢、漏发货、售后不及时等问题。

消费者孙女士投诉反映,11月6日在某品牌旗舰店支付元购买了一套护肤品,收到货后发现少发了6件小样赠品,多次沟通无果,要求尽快补发。消费者刘女士投诉称,其11月1日在某平台支付.04元购买了一款床垫,付款后发现地址填错了,立即联系商家客服更改地址却遭到拒绝,多次与商家沟通无果,刘女士认为商品并未发货,商家拒绝更改地址的做法欠妥,要求商家按照新地址发货。

今年消费者相关投诉也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