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流行,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几乎人人都会上

最近几年,周围被骗的案例多了起来,梳理这些案例,发现我们基本上都不可能避免被骗,因为所有的诈骗,其实消耗得都是人们的信任。因为只有人人互相不信任的社会才能避免被骗,而只要社会还有彼此的信任,就避免不了被骗的命运,所以我说,几乎人人都会被骗。

在几十年前,基本上属于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中的互信是最强的,信任感也是最普遍的,特别是社会流动性较差,一个人的周围环境几十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很容易养成彼此信任的习惯,这里面自然有背信后的惩罚承受不起的缘故,由于处于熟人圈子里面,个人的风评可能会影响圈子里的人设,自然不敢轻易背信。这样的环境,城市越小,圈子越窄,越明显,这也是单位越稳定,人员变动越小,情况越明显的缘故,而中国人很大部分人处于体制内,而体制内的人在这方面越看重,越有互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单位稳定性也变差,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社会进入了陌生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防备心就开始上升了,原因是互信的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就有了许多消费人信任的案例发生了。由于在陌生人占主导的社会,人们之间的关系很难有比较强的纽带来联系起双方来,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关系,无论是买卖行为还是共事行为,都成了临时性的行为,成了成本和收益之比的行为,人们信任的主要考量标准已经不能用共同的社会关系来约束了,而是经济利益和成本来考量了。我们为什么信任规模大的门店和装修豪华的商场,其实质就是成本巨大,违约不划算。但如果违约利益超过成本投入,是很容易发生违约行为的,比如,有的健身房,办理大量会员卡之后,关门大吉,一走了之。

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能回答为什么诈骗会流行了。

诈骗的流行其实就是社会发展进入陌生人社会之后,约束信任的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共同的社会关系为约束的信任感,变更为以经济利益和成本约束的关系,这个时候,由于缺乏其他方面的制约,就会导致经济利益大于成本时,发生违约行为,而由于处于陌生人社会,彼此关联的机会非常渺茫,这也是社会转型期间发生的阶段性现象。

诈骗行为的流行,实质上就是违约收益大大高于成本导致的结果,而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类问题也有非常巨大的社会成本,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拓展了社会关系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违约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目前电信诈骗愈演愈烈,这里面就有成本和收益的极大不匹配的缘故。特别是最近几年,来自国外策源地的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就是将诈骗成本转移之后,收益无穷大,从业人数也自然剧增,尤以台湾为甚,因为台湾司法下,诈骗成本几乎为零,自然会鼓励更多台湾人加入。

其实,这类违法诈骗行为都是最低端的诈骗行为,无论是庞氏骗局还是传销的玩意,都要比这些高端多了,当然最高端的要数宗教了,而且还是合法的,还是你心甘情愿双手奉上,还怕人家不要,这样高级的手段,自然需要一套高级的话语体系来构建逻辑系统了。而这就是巴拉你灵魂的生意了,那完全是无本生意,或者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了,最关键的是完全合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