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会员卡生命周期的主要流程说起,然后再谈会员卡相关的基本逻辑的思考,最后介绍一套基本的会员卡管理系统模块和整体流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为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营销手段,会员卡可谓历史悠久。据说在17世纪的欧洲就有贵族将会员制度作为身份和地位象征,用于彰显和平民不同的特权。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手法更是被各大公司发扬广大。其中最知名的当属美国运通的“黑金卡”,此卡的神通被各种书籍、报道和传闻神化,包括高得令人惊悚的额度、专属服务和顶级权益等等。
到了互联网时代,会员卡更是被各大电商所用,但凡是面向广大用户做销售的公司都喜欢来一套会员制度。但是会员卡本身的系统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相反,作为各个公司内部与各大主要系统联系紧密的系统之一,获知会员卡系统的产品设计那是相当的困难(不信找谷歌度娘问啊,哈哈哈)。这就是本文价值所在了,本汪将从会员卡生命周期的主要流程说起,然后再谈会员卡相关的基本逻辑的思考,最后介绍一套基本的会员卡管理系统模块和整体流程。
会员卡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本文仅从互联网产品的视角来分析,涉及到会员积分、等级、权益相关的话题也不谈论,秉持本汪一贯的只讲思路不讲细节、只画流程图和逻辑图不画界面原型的原则。但是,对于有需要的同行,绝壁是有参考价值的(得意脸,^_^)。
一、会员卡的生命周期和流程
整体的流程见下图,不同类型的业务和形态会有不同。
在创建卡种的阶段,需要将卡的名称、覆盖的业务范围、各种卡的权益理清楚。在国内最常见的卡名称就是“金卡”、“银卡”、“铜卡”了,可谓简单粗暴,大家一听就知道谁高谁低谁牛逼。跟名字相对应的是使用范围和权益,这个也好理解,名字牛逼的自然覆盖的范围更大、有更多的权益。至于如何通过数值设计来划分不同等级,使不同等级的会员有不同的权益,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会员在平台上购买更多商品不是本文的主题,且不谈。
分配号段和制卡主要用于有多个地区的业务,更多的是出现在实体卡上。
举个类似的栗子,大家去查询手机号码时能查到归属地区,就是因为运营商对号段做了区分,如此一来就能跟踪到不同省公司、不同地级市级公司的发卡情况,也能一定程度上限制部分地区发行高优惠的卡流入其他地区(锅是谁的一查就知道)。
对于互联网业务来说,对于号段的需求并不强烈,往往是系统自动给每张卡分配一个ID就完事了。就制卡而言,也是线下零售业使用的情况偏多,线上的业务也往往没有这个需求,为啥呢?因为太!麻!烦!制卡需要找供应商,如果公司业务分了总部和各地区分部(或门店)那么制完卡后,还得把会员卡通过物流发送给下属机构,那么谁来寄送、找什么物流公司承运、谁来接收卡片、寄丢了是不是要补寄、分部急着用不能及时寄到时怎么办、分部收到卡号后怎么清点、发现卡少了如何处理……等等一系列的坑实在太多。
您或许会说,那就分部(或门店)自己找供应商制作!OK,这就好比中央把印钞的权利下放到里地方!如何保证这么多供应商能达到相同的品质(比如一批会员卡1年就废了80%,另一批会员卡3年才废30%),怎么限制下属机构胡乱制卡,怎样保证每一张发出去的卡都到有效用户手上……又是各种坑。
到了与用户流程相关的发卡、充值、消费、重新发卡、冻结卡片等,是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的,只稍微提几句。首先是发卡和充值,有些业务场景下将发卡量、充值金额与下属机构的业绩相关联,那么需要在发生这两项业务时记录下操作机构和操作人。其次是这几个流程节点中需要获取用户的会员卡号和用户身份信息。对于多数互联网线上业务来说都不是问题,用户的所有操作记录和逻辑都在线上。但是对于线下的实体卡片又双叒叕麻烦了,是用户自己报手机号/会员号,还是用机器刷卡,如果是刷卡的话用NFC、磁条还是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