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星巴克的方式,总能有亿点点创新

检查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28/5262667.html

星巴克在中国的数字创新,总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

这次,它瞄准了开车的用户,把第三空间延伸到了「路上」。

本周,星巴克宣布和高德联手打造的全新零售渠道「沿街取」正式登场。

有了这项服务,繁忙路段上的消费者再也无须绕路找停车位,慌忙下车跑到店里,而只是需要到指定位置,打开车窗,就能从咖啡师手中接过温暖的咖啡。

星巴克中国数字创新副总裁张凌云表示:

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品牌,无论场景多么复杂,我们都会力争让都市人能轻松喝上一杯咖啡。就算在交通拥堵、停车难的大城市,或是在分秒必争的通勤时段也不例外,星巴克愿意为顾客「多走一步」。

这次的「多走一步」,星巴克创造出了业界首个「在途」咖啡场景——让「第三空间」服务突破「在家」和「在店」的限制,进一步走向消费者。

不受已有模式限制,创造「跨越式创新」

看到「沿街取」时,我们难免会想起美国流行的「汽车餐厅」模式。

然而,「汽车餐厅(drive-thru)」在国内却并没有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它对店铺占地有很高的要求。因需要围着餐厅设置专门的汽车通道,一家原本可能只需要三四百平米的餐厅,一下子就得扩大到一两千平米。

在密度更高的中国城市里,这样的土地成本和业务贡献占比并不划算。

然而,我们虽有外卖这一选择,但能「顺路买好」依旧有它的魅力。

如果是相熟的店铺,有司机可能会提前找店家,说大概多少几点会路过,让店家到时把货品送出来,省下另外找停车位的麻烦。

这里也有俩「门槛」:1.一般人没法让连锁餐厅的店员离开工位跑出来给自己送货;2.即便店家愿意,司机也必须准确计算自己的到达时间。

面对汽车用户的购买场景需求时,星巴克没有选择去思考该如何减少汽车餐厅所需车道空间,而是用技术去实现原本难以标准化的「送到车」服务。

这也让人想起了信用卡——美国最主流的支付方式,在中国的「水土不服」。

当初信用卡没能在中国普及,部分原因是难以说服小商家投资昂贵的「物理基础设施」——技术仍停留在80年代的信用卡支付系统。

后来,当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以后,一个小小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