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家知名商超,半数货架都空了有人拿着

来源:半岛都市报

近日

#家乐福关闭中国1/4门店#

#黄牛拒收家乐福购物卡#

相关话题先后登上微博热搜

有媒体报道称

多地家乐福超市

“货架空荡荡”、“购物卡受限”

一时之间引发市场热议

1月9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辟谣“倒闭”传言称,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28年,一直伴随着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提供至好至省服务。请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不信谣、不传谣。

近日,风口财经记者走访青岛市南区一家家乐福卖场后发现,尽管处于春节前的销售旺季,但超市里顾客却寥寥无几,半数货架出现“空置”现象,果蔬区、熟食区、生鲜区均是无货状态。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门店大面积空货的现象已经持续月余。此外,因系统升级,该门店购物卡近期也无法正常使用和结算。

青岛市南区一家家乐福超市内,部分货架已空置。

种种“萧条”细节透露着家乐福目前的经营困境,据苏宁易购年三季报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家乐福无新增门店,门店数量从年底的家减少到家。

这家曾是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如今却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令人唏嘘的同时,也给市场留下一道待解的难题:大卖场行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半数货架空置月余

购物卡结算受限

“蔬菜、水果、生肉、熟食都买不到了,半边货架都已经空了。”家住青岛南京路的市民王阿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阳康”之后第一次逛超市,竟然逛了个“寂寞”。

临近春节,本该是年货销售旺季,但该家市南区家乐福超市里却看不到多少过年的“元素”,以横穿超市的“促销区”为分界线,“线”的一侧已经几乎变成了“空置区”:果蔬、熟食、生鲜蛋类等均已无货;低温区仅剩几瓶酸奶,且多为临期食品;饮料、零食、米面等货架也出现品类单一的情况,多数货架仅最外面一层摆放了商品,里面却是“空空荡荡”……

有货的商品出现品类单一的情况。

熟食区已空置月余。

“大约一个月以前,部分货架就开始陆续清空。”家乐福销售人员张楚(化名)向记者解释,之所以会出现“空货”现象,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大多数厂商的供应链出现了问题,导致“货进不来”。张楚否认了该门店会倒闭的说法,她表示:“疫情过后,也许就能恢复正常营业。”

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对于网传的“倒闭”说法,多位销售人员、收银员、服务台工作人员的解释均与张楚相似:将这一切归因于疫情,并对来年正常营业抱有期待。

然而,工作人员的乐观并不足以抵消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当日寥寥无几的购物人员中,除了天然具备超市购物习惯的老年群体,便是手持家乐福购物卡的年轻人们。

“我们从新闻中看到,很多地区的家乐福购物卡都不能正常使用了,所以也想赶紧过来把钱花掉。”手持元购物卡的自媒体从业者王琳向记者表示。

部分商品标明“不能使用购物卡结算”。

据悉,北京、昆明、江苏等多地家乐福均出现了购物卡使用受限的情况,诚如王琳所预料,该门店也的确出现了“多数商品不能使用购物卡结算”的情况,部分商品价签旁标明“不能使用购物卡”的字样,官方将原因解释为“系统升级”。

但当记者询问该门店工作人员购物卡何时能正常使用、是否可以退钱时,对方则表示“不清楚”、“不可以”。

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常亮向风口财经表示,消费者购买购物卡支付的是现金,商家收的是预收款,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商品,家乐福门店对购物卡进行商品限购的行为违背了诚信经营原则。

“当时不明示,事后却限购商品,是一种违约行为,亦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常亮提醒广大消费者,若商家出现上述违约行为,应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或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必要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

深陷欠款疑云

千万存款遭冻结

无论是否与疫情有关,家乐福“萧条”的现状都已经透露出超市与品牌供应商之间关系的“僵化”。

“据说是因为欠了供应商很多账,厂家才陆续撤出的。”采访过程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乐福内部人员向记者坦言。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年以来,家乐福被供应商追收货款的事件频繁被曝光。

去年11月,海南闻名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毅曾实名举报家乐福拖欠货款32万余元,公司主要为家乐福海口门店供应海藻类、火锅料等。

上述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诸如此类被家乐福拖欠货款的中小型供应商或不在少数。

近日,尤妮佳与家乐福(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仲裁程序中的一审非诉保全审查裁定书公开。文书显示,申请人尤妮佳公司要求冻结被申请人家乐福公司银行存款万余元,不足之数查封扣押其相应价值财产。

风口财经梳理后发现,仅年12月份,诸如尤妮佳这类的财产保全申请就发生了三起,累计冻结家乐福存款近两千万元。

而将时间轴拉长来看,困扰家乐福的又岂止是拖欠货款、存款冻结?年,家乐福(中国)80%股份被苏宁国际收购,但这却并未能挽救连续亏损的家乐福。年报显示,年、年,家乐福分别实现净利润亏损7.95亿元、33.37亿元,亏损幅度趋于指数倍扩大。

据了解,年前三季度,家乐福无新开门店,闭店数量达到54家,门店数量从年底的家减少到家。年,门店数量净减少23家,年净减少5家。随着关店节奏的加快,目前杭州、成都、福州、济南、南昌等一二线市场已无家乐福身影。

曾几何时,家乐福向消费者销售的购物卡,通过消费者预存款的方式为苏宁易购提供了巨额的现金流;而如今购物卡消费受限,似乎也在另一个层面预示着某种结局。

行业日渐式微

“家乐福们”该去往何方?

“家乐福只是行业的一缕缩影,它的背后是逐渐萎缩的大卖场业态。”无届创新资本合伙人谭志旺告诉风口财经,无论是超市货架空置、购物卡结算受限,还是账面拖欠货款、连年亏损,都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大卖场行业的日渐式微。

青岛市南区家乐福内空置的货架。

“即便是表面上看起来生意还不错的商超,它的盈利情况很有可能也是下行的,因为大卖场这种业态早就已经跟当代消费市场发生脱节。”谭志旺分析道,对于传统大卖场而言,服装鞋帽、三C家电是最赚钱的品类,而随着电商的崛起,这部分业务却被线上厂家不断“切走”,除此之外,各社区街道不断涌现的生鲜店、水果店等品类店,也在时时瓜分着大卖场的“蛋糕”。前有劲敌,后有追兵,夹缝中求存的大卖场尚属“苟活”。

而如果说,新兴业态的冲击是“割”在大卖场身上的“软刀子”,那续租不起的场地则是击垮“骆驼”的“致命伤”。

“大卖场行业发展最好的时候是在10—15年前,而通常大卖场的租金协议也是一签15年,如今正来到各大卖场续租的节点。15年过去了,租金早已翻了10倍不止,大卖场如何还能租得起几千甚至上万平米的场地?”谭志旺分析道,对此他预言,接下来大卖场行业一定会迎来一波“关店潮”。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大卖场业态会从此消失?谭志旺对此也予以否认,他认为,线下与线上的合理关系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互补:“疫情一场,大家都能体会到,没有线下店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谭志旺表示,至于如何与不断涌现的社区店、品类店竞争,还需各大卖场尽快找到品类优势,寻求差异化竞争,“未来一定会出现很多主打特色的卖场。比如像山姆的会员模式,或者主打商品质量更好,再或者主打商品价格更低等等。”谭志旺向记者举例。

“卖场的优势在于场景的丰富,而无论是社区店还是品类店,商品品类都是比较狭窄的。”谭志旺补充道,“但必须强调的是,未来的大卖场面积大概率会小很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0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