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有才君注意到一则新闻,说是大连一店铺关门停业,消费者手上会员卡总余额近千万无法使用。该事件有才君还没查到后续,不过关于商家倒闭,会员卡无法使用等会员卡纠纷事件时有发生。
1
办会员卡划算?小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商超、健身中心、餐馆酒家、甚至蔬菜水果摊也搞起了会员卡。为了能够享受商家提供的优惠,很多人顺手就办了卡。在会员卡体验中,不少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市面上的会员卡,按照功能可以分为:预付费会员卡、返现会员卡、积分会员卡、打折会员卡。返现会员卡很好理解,完成一笔消费后,商家会承诺返现多少元到会员卡上,比如消费返现50元。不过在使用过程时,商家会设置返现金额的使用期限,超时了不能用,变相逼迫你近期还得再来。要是忘记,过了有效期,咱们等于是什么优惠都没有享受到。即使记得去到了店里,店家也没直接让我们享受优惠,还会设置“部分商品不享受任何优惠”、“满多少金额才能使用”等门槛,继续盯着消费者的钱。有人说,打折会员卡直接享受折扣优惠,这个最实在。但买的哪有卖的精呢?能在使用折扣会员卡打折前,商家就对商品大幅提价然后再打折,对于商家来说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再者就是积分制会员卡了,每次消费都能将金额兑换成相应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就能兑换礼品或是抵扣现金。纯积分会员卡并没有什么套路而且能享受到的优惠也都是都在持卡一定时间以上,但是咱们偶尔也需要留意会员积分是否会清零的情况。最后是预付费会员卡,通过提前充值获取优惠,例如“预存送,预存0送”。看上去预付费会员卡是这四类卡中优惠力度最大的,但实质却是纠纷问题最多的。比如充值后因为服务不满意想要退款,商家往往拒绝退款,反而还会利用各种拖延术,等到卡片过了有效期,再以“超过有效期则不能退”为由,让消费者分文无收。再有一些商家由于经营不善关店或转手他人后,新店不认旧账,消费者手持会员卡也无法正常消费。更过分有些商家本身利用预付费会员卡的特点,提前获取大量资金而实施诈骗。也就是健身房办卡的骗局,商家在收取了大量预付款之后便想方设法关闭企业,卷款而逃。最常见就是,他们会在一个大楼假装修挂好牌子“敬请期待开业”,之后会雇佣一些临时人员扫街,邀请路人办健身卡。说装修,实则是商家故意拖延器械入场时间,等到消费者真正去消费的时候,才发现查无此店。当然如果商家经营顺利,消费者自然正常享受活动;如果出现经营不善,店面转让、亏损等,充值的会员卡难以得到保障。换个角度想,办了会员卡的会员们是不是拿了一张容易被商家套路的“身份证”呢?这也违背会员卡诞生的意义。2
会员卡,应基于信任而存在关于会员的起源,大家普遍认为的一种说法是是起源于欧洲贵族的马场。当时马场为了区分贵族与平民,于是给贵族发了会员卡,这样让消费能力强的贵族们能够进场消费,也能更好提供服务。会员卡英文为VIP(veryimportantperson),字面理解为非常重要的人。既然是非常重要的人,就得是好好服务,为会员设置各种各样的特权。因此,采取会员制度的好处自然就是增加客户粘性以及忠诚度,而这也是当初设立的意义。客户多次信任商家而光顾,商家也适当给点一定好处,比如返现、折扣。但现在很多商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纯以为会员卡就是店铺营销增长的万能解药,在会员卡销量上下苦功夫,会员卡满大街泛滥,店铺营收鲜有成效。并在会员使用层层设限“会员不参与折扣优惠活动”“会员时间仅限工作日”“会员积分兑换到时清零”等。在商业中有个二八定律:80%的营收是由20%的顾客带来的,这20%的顾客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熟客”。无论是不是通过会员卡,如果能够尽力为这20%的顾客提供服务,店铺何愁难以经营。当然,现在会员制在各商家的应用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山姆超市会员制度成为行业认可标杆——注重与会员制配套的生活品质相关服务。山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介入生产环节的生鲜供应商,因对产品要求考究,才有“香到在停车场就忍不住开动的烤鸡”“纯动物奶油、冰淇淋口感的瑞士卷”等。山姆没有把力气花在无差别引流上,而是更多地把商品做出差异和特色,用爆品带动会员的“自来水”,也才有山姆门店的加速布局。(来源:山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