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生意中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听到很多的一句话就是薄利多销。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产品本来的价格就很低,经过客户的多次软磨硬泡,最后成交了一个更低的价格。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薄利多销一直都是大多数人的经营手段,虽然这样子难以给自己带来高额利润,但是却能够迅速地提高自己公司的销售额。而且这些微薄的利润叠加起来,最后能够获得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因此,薄利多销受到众多生意人的青睐。
有时候生意真的挺难做的,比如说产品价格高了,买产品的人自然就少了,价格低吧,虽然销量是上去了,但是如果商家没有控制好成本的话,到最后很容易做成亏本买卖,而且有些消费者人即便是拿到了最低价格,他还是觉得很贵。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他是做门窗配件行业的。他卖出一套门窗配件也就赚个几百块钱。如果再加上公司的管理费用,办公房租工资等等,一个月算下来可以说是做了亏本生意。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会选择继续接订单吗?
可能你们其中就有人会这样想,不接这个订单,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分钱也没赚到,接了这个订单反而能赚个几百块。如果因为这几百块,就打乱了公司的价格体系,是不是对我们而言是得不偿失的呢?厚利适销,对于这样的订单可以说人人都抢着做,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什么都一帆风顺。大多数情况我们都很难遇到这等好事,大多数时候我们必须在鱼和熊掌中间选择其一,毕竟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
“厚利适销”
我曾经在一个书籍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并且和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很相关。故事是这样的,杰克是一个有自己见解的人,他从不敢热闹,遇事冷静,所以他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当时的欧洲经济还处于大萧条。这时伦敦有一家制造印刷机的工厂倒闭了,与此同时,当地的印刷行业也不景气。后来那家倒闭的印刷机厂,也开始变卖自己的设备。当然变卖的设备价格肯定比较低廉,不然肯定没有人愿意去购买的。当时聪明的杰克就发现了这个商机,所以杰克非常果断地去银行贷了款,把这个破厂买了下来。
由于这一时期经济处于大萧条,欧洲的所有的商品都开始了滞销,很多公司为了去大力推销自己的商品,他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打广告,当时的条件有限,打广告就是海报宣传。杰克就是看准了这一个商机,最后才决定买下工厂的。杰克的工厂就是专门生产印刷机,在当时,每台机器的制造成本不足美元,杰克却把售价提高到美元一台。对于一种有特殊用途的产品来说,定价越高越容易消。之后发生的一切,就像杰克早就预谋都一样,有很多的公司纷纷前来订购他的印刷机,正是因为如此杰克发了一笔大财,实现了人生第一桶金。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一家街边小龙虾店,这家小龙虾店三天收到69万现金,并且还增加名会员,这才是财富的源泉。流量为王的时代,有顾客就能赚钱。这家小龙虾店从原来每天只有10多桌客人,变成了每天80多桌,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有个多桌客人,虽然活动仅仅只做了三天,但是这三天的收益,足够查过半年时间带来的收益了。
“薄利多销”
这家小龙虾店做了两个活动,第一,“吃1充2免1”。第二,小龙虾活动po到朋友圈即可得到价值元的赠品,燕京啤酒瓶,另外再赠送10只烤鸭,以及9.9元吃小龙虾。这个活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引流。
商家和顾客都是相爱相杀,我们老板既想通过活动吸引大量客流,但是又害怕,怕吸引来的消费者是不需要的群体,那么如何来找到所需客流呢?只要活动价值恰当,也就是可以帮助自己筛选客户,本身价值就是最好的筛选。比如一个五星级酒店,免费吃早餐。吸引到会是什么客流量?去的人会有疑问,不会有什么套路吧?如果套路怎么办?管他的了,去看看再说,万一真有套路我也可以消费!消费者并不是为了买便宜,大部分是为了占便宜而去。
有了客流,就是该亮出挣钱的法子了。要挣钱,就是提高这几部分:流量,转化率,复购率,客单价。转化率,复购率,客单价,是不是看着头大?一个活动下来就可以都解决了,用我们落地的话说,就叫做留人留钱,简称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