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个健身教练和一个发型师关在一起,谁会先办卡?
自从小区门口的那个健身房开始试营业之后,路边就多了很多穿着荧光色紧身衣的小哥拉着人办卡。一次两次还能笑着拒绝,五六次之后,你可能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就跟前些年理发店拉着你办卡、美容院拉着你办卡,什么牛鬼蛇神都拉着你办卡一样,哪哪都是坑的会员曾让很多人对此唯恐避之不及。会员制也一度因此不被大家所看好。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谈什么都是消费升级的当下,会员经济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无论是沃尔玛、宜家这样的传统线下零售店,还是亚马逊、京东这样的线上服务商家,会员制正成为一种商家力推、消费者也愿意接受的营销手段。
在坑多过福利的那些年,会员制不怎么受待见
曾经我妈的钱包里也有各种各样的会员卡,门口小超市的,街角那家餐厅的,只去过一次可能再也不会去第二次的理发店的,以及被忽悠着充了值的美容院会员卡。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把钱包里的这些卡都拿出来,说要好好清理一下。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最近看了《断舍离》之后,觉得好多会员卡确实没用。
天天积分,最后想想好像也没得到什么优惠。
这应该是好多人懒得办会员卡的心声。
众所周知,会员积分是很多线下商店的惯用促销伎俩。消费累计积分,积分满额之后可以兑换各种礼品,比如说换提抽纸啦,换桶食用油啦,换个杯子啦,对很多人尤其是家庭主妇来说,这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不过买家总是没有卖家精。有些商家可能还比较良心,消费一元可以换一分;有些商家则是3元甚至10元才能积一分,这样一来,要么你高频次地去那家店消费,否则可能得到猴年马月才能积够换购礼品的分。
大部分商家还配合了积分到期清零制度,一般以一年时间为计。对于很多人来说,在一年的消费之后,你可能也就换了一个根本没什么太大的用处的东西。
不过这种免费办卡、积分换购的方式还多少可以令人接受。毕竟,最多也就是无功无过,你怎么说都要去买东西的,只是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而已。
而有些商家,他们从一开始打的可能就是在会员身上赚一笔的主意。与前面说的积分制会员不同,这类会员多是付费服务。比如说美容院和理发店的充值卡,走的就是这条“用会员特殊优惠哄别人充值”的路子。
举个例子,一家理发店本来的染发项目原本定价为元,在充值元成为会员之后,就能享受到元的会员优惠价。听起来好像还挺划算的。
但是这个优惠活动同时也附加了很多使用条件,比如说只能用某一种药水,不能在特定的时间内使用等等。而且就算店家做出了这么大幅的优惠,这些成本也远远要低于他们的售价。算下来,这笔买卖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划算。
更有甚者,在哄骗部分用户交钱办卡之后,突然就卸磨杀驴选择“跑路”了。在没有更多的办法去进行追偿的情况下,最后受伤的,往往是这些维权无门的消费者。
这些曾经发生在会员制度中的乱象,都会让消费者对会员经济失去信心。
还有一种观点则认为,会员制度尤其是付费会员的兴起,也离不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条黄金法则。
过去,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太高的时期,人们更倾向于“对价格敏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