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猫腻防上当四川省消委公布老年消费投

川观新闻记者刘佳

重阳节前,为更形象、直观地引导老年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依法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四川省消委收集、整理了老年消费投诉十大典型案例,并在10月13日召开的四川省消委组织老年消费新闻通报会发布。一起来看看:

案例一:免费保健是套路,夸大作用为收费

年9月11日,德阳市广汉市79岁的何先生的老伴被某保健按摩店服务员邀请进行免费体验,办理了会员卡,现场交了元定金,随后推销人员到其家中收了半个疗程元的费用。经过两天理疗,其老伴的脚出现疼痛红肿现象,多次找按摩店要求医治和退款,服务员以其在治疗单据上签了字和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退款。无奈之下,于9月16日到广汉市消委投诉,维护其合法权益。广汉市消委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两位老人,认真听取事情的经过和诉求后,通知保健按摩店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经现场了解,消费者反映基本属实,消委工作人员要求保健按摩店经营者规范工作人员销售行为,不得夸大和作引人误解按摩效果,严格管理预收款。最后,双方在消委工作人员调解下达成由经营者赔偿消费者相关医疗费用,同时退还预收的元保健按摩款的协议。

本案例中,何先生的老伴作为保健按摩服务的消费者,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之规定,其享有在接受服务时人身安全受保障的权利,而经过两天治疗后,何先生的老伴出现脚红肿现象,按摩店侵犯了消费者身体安全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何先生的老伴因按摩服务造成脚部受损,有权要求经营者及按摩店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二:电视购物有猫腻代收货款有陷阱

消费者李先生反映,年7月24日因看电视购物广告后,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台智能大屏手机元,7月30日到货后,快递小哥坚持要先付费再开箱,无奈之下李先生先支付了相关费用,开箱后发现手机屏幕上有很多划痕,手机也不能开机,充电后也不能开机,与电视购物广告上宣传内容大相径庭,李先生当即电话联系快递小哥要退回费用时,对方说只有找商家。然而当联系商家说要退货后,电话却再也拨不通了,消费者投诉至四川省消委。省消委通过联系电视台,将消费者投诉信息及相关证据反馈给电视台,经电视台协助调查,证实消费者所诉情况属实,电视台投诉处理人员通过李先生所提供的商品名称和购物订单、姓名、电话等信息,很快联系到商家,经与商家和消费者沟通,最终达成退货退款调解意见,消费者表示满意。

“货到付款”按常规的理解应该是:货物收到觉得满意后方才付款。但实际是:快递员只允许消费者验看外包装,要拆封验货,必须先付货款。至于拆封后“验”的结果,与快递公司无关。先付款后验货的霸王规定,让消费者承担着极大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快递公司变相成了不法商家和骗子谋取不当利益的工具,代收货款中“先付后验”的交易程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建议消费者不能盲目的相信宣传资料和经营者的口头承诺,对异地邮购方式选购产品应当谨慎,在收货时要先验货再付款,如果对方不允可以拒绝付款,同时消费者要注意核实相关产品信息和经营者有效联系方式,防止造成财产损失,找不到投诉对象。

案例三:免费游玩是幌子,推销产品费用高

年1月13日,家住峨眉的李女士等五名老年人向峨眉山市消委求助,称1月9日,他们被邀请在某农家乐开会,免费吃豆花饭,免费打牌玩耍,其间有商家现场演示,宣传推销食材净化机。每台价格元,五人每人购买一台。回家后,他们发现效果不像推销时所宣传的那样,感觉净化后的食材口感不好,想退货发现联系不上销售者,拨打售后电话也无人接听,找不到商家和销售人员,遂向当地消委投诉。峨眉山市消委接诉后,立即开展调查核实。通过李女士等人提供的销售商联系电话和购买产品的相关票据,与销售商取得了联系,并查询到该公司经营场所及联系方式。经过耐心细致的沟通调解,最终,该公司同意5名老人的退货要求。

现在以老年人为目标的骗局有较多,不法经营者主要利用了老年人有闲钱、知识老化、节俭和防范意识差,通常组织老年人品茶聊天、开展活动、赠送礼品、免费旅游等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然后再用话术一步一步地套路老年人,多发于医疗保健、投资理财、电信网络领域。为此,面对骗局,老年消费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和“合法正规的渠道”两条底线,同时要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