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互联网,正在变成一台上瘾机器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www.pfzhiliao.com/

回到大半个世纪前,当时经济学研究的还是「理性经济人」,也就是说,在经济学家的设想里,人们总会理性又准确地衡量每一个可能的选择,从中选择出收益最高的那一项。

对这些「真空中的球形人」的研究一度登峰造极,学者们构建了各种精巧复杂的模型,推导出经济人在每种情形下会怎样行动——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模型里的人跟现实世界里的人就没几分相似,自然,这些模型也没法套到现实世界上。

再后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弥补了经济人模型的缺陷,开拓出「行为经济学」这片新领域:我们现在知道了,人们并不总是按照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原则行事。相反,我们经常会意气用事,会沉迷赌博,会听信谎言,会嫉妒和虚荣,会跟自己那贪图眼前享乐的人格作斗争,还猜不出命运赠送的礼物在暗中标了什么价格……当然了,我们偶尔也会无私奉献、两肋插刀。总而言之,可以确定的是,人类这种动物远没有当初经济学家们估计的那么理性。

往好了说,这些本该早就发现的知识加深了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往坏了说,众多心理学实验成果相当于给想要利用人性弱点多多赚钱的商家们提供了现成的工具箱。很不巧,互联网恰恰是商家们最完美的人性试验场。

用现实中的建筑做类比的话,互联网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超市、邮局、电影院、农贸市场和股票交易所的线上替代品,但有一个坏消息是,我们的互联网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大型游艺场。众多令人沉迷的玩乐机器隆隆运转,昼夜不息,为的就是将人性之中潜藏的缺陷放大再放大,让消费者为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服务心甘情愿地掏钱。

互联网的千层套路

被忽悠过办发廊和健身房会员卡的人都应该很了解人的不理性有多严重——办卡的时候你可能相信自己每天都会往健身房里钻,到头来却发现直到健身房倒闭跑路,会员卡都还没用过几次。事实上,对于80%的人来说,即使按次付费的单价要高得多,它都还是比办卡更实惠,毕竟你根本去不了那么多次。

顺带一提,80%这个数据是从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写的《钓愚》(PhishingforPhools)一书里摘抄的。在这本书里,两位经济学家还收集了其他许多商家利用人性操纵和欺骗消费者的案例,但我不建议你看这本书,一是因为这书本身写得不咋地,二是因为欺骗消费者的例子太多、太明显了,根本用不着买书就能找到一大堆。

比如说,非常常见的「虚假信息」。《钓愚》的两位作者将欺骗行为分成了「信息型欺骗」和「心理型欺骗」两种。顾名思义,信息型欺骗指的是商家没有如实向用户披露信息,误导了人们的预期,诱使人们去做一些如果他们一开始就知道真相时不会去做的事情。

一个案例是前阵子拼多多的「助力提现元」活动。活动规则是,只要助力金额达到元就能提现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