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解密Costco上海首店,为何从人气

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05218.html

导语

近日在零售商业领域,开市客(Costco)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8月27日开市客首店在上海开业,开业首日人气爆棚,被迫半天后暂停营业。然而,一个星期后,剧情出现大反转,居然很多人排队退会员卡,引起外界的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出现一周内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呢?

开业当天,笔者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Costco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开市客的高质低价策略,将商品差价让利给消费者,不赚钱,但是从会员卡中盈利,从而在世界各地造就了一批忠诚度超高的消费群体,自己也成为了一家世界强企业。

这是一种独特的盈利模式,但是在低价策略的背后,Costco其实并不简单,它有着一套非常完整、强大的经营管理系统,这才是他们得以保持长期盈利,且很难被复制的根本原因。

01

Costco上海首店开张时的火爆情形是在意料之中的,究其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人们尝鲜的心理。任何商场新开张都会吸引一大批人凑热闹,尤其对于这种国际性的大型零售超市,人们总是抱着一种好奇心。

其二,Costco在国外享有很高知名度,很多海外华人或出国旅游度假人群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消费过Costco以后,口口相传可以带动很多人。

其三就是质优便宜。其实,国内并不缺乏便宜的卖场或电商,但是要做到质优却并不容易,而Costco却做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那么好,为什么在开张后一个星期,却出现排队退卡的现象呢?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惊讶。

有人说这是因为低价茅台、爱马仕没了,在售商品又提价了,所以退卡;也有人说尝鲜后,发现人太多,买东西排队太浪费时间,就不来了;也有人说,是因为Costco的会员卡元是用钱买的,别的卖场会员卡都是通过购买商品赠送的,购卡人觉得吃亏了,要退卡。

这些原因听起来好像都有道理。

事实情况是,退卡的人的确有,但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据统计,目前上海开市客首店的会员已经达到10万人,数量不小了。近日来有媒体记者对此专门做了暗访,也发现现场退卡的人并不多,而有关人士解释说,作为一个会员制的连锁仓储超市,开市客在世界各地都有退卡现象,目前上海店的退卡数量也属于正常范围。

不过,从8月27日开始至今,Costco开业已近两个星期,到超市购物的消费者的确没有开业时那么多,场面的确没那么火爆了,这是否能说明开市客的经营碰到问题呢?

02

这不是开市客遇到问题了,恰恰是开市客开始解决问题了。

首先,开市客在世界各地的目标消费者就是定位为中产阶层,这个阶层的人群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对生活品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开市客进入上海后,由于是首店,各个阶层人群对此都有浓厚兴趣,因此,购买会员卡的自然也有各个层次的人群,但更高购买力或更低购买力的人群可能都不是Costco的目标人群,这部分人退卡也就很自然了。

比如说,具有很强购买力的富裕阶层、土豪族,消费档次高,对价格不敏感,更适合于在大商场、购物中心、品牌店、专卖店购物;而对于低购买力人群,线下有廉价超市、菜场、便利店,线上有各种各样的电商可供选择,Costco也未必适合他们。

其次,如果都像开业时那么火爆,对Costco就是好事吗?恰恰相反,如果一直这样火爆的话,也许对Costco才是灾难性的。为什么开业首日开市客会被迫暂停营业呢?原因就在这里。

为了做到价格最低、产品最优的商业模式,开市客的一个绝招就是低库存、高周转。据悉,Costco的SKU(库存量的单位)大概只有左右,低到吓人,这意味着,每个小的细分商品品类,Costco可能只有一两种选择,因此,他们会选择最有爆款潜质的商品上架。低SKU使得开市客库存周期只有29.5天,以此对比,沃尔玛的库存周期是42天,塔吉特(Target)的库存周期是58天。

如果超市场面太过火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其一,为了迎接大客流,首先开市客必须加快商品供应上架,落实到后台,可能就要改变整个供应链结构,这太复杂,显然对于一个世界性的大型连锁卖场而言,很难会为了一家商店去做这种冒险的事情。当然,他也可以为中国市场打造一条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商品供应链,但这需要时间。

其二,如果一直火爆,就算商品能供应的上,但如果顾客到超市来,都要花上几个小时停车、排队、购物、买单,那么,这种购买体验该有多差?这就等于在葬送自己的企业和品牌,也不可能长期持续良性发展。

所以说,太过火爆,并不是开市客想要的。对于他们来说,最需要的是精准的目标客户群和有序的购物环境,能够与他们长久构建起来的整个商业运作体系相融合,得出1+12的效果,才最符合他们的商业利益。因此,诸如我们所想象的,每个购物场所都希望越火爆越好的逻辑,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03

这就是为什么Costco火爆以后,剧情突然反转的背后原因,退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根本原因,真正原因在于Costco针对大陆市场,做出了主动调节策略。其实,以开市客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要继续做到开业首日的低价格运行,并非难事,难就难在于,低价格所造成的爆棚场景让他们无法适从。所以,我们看到,开市客商品的价格提高了,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过滤掉一部分人群,让开市客进入正常的商业运作。

有人说,国内电商如此发达,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等,开市客的低价策略在中国会面临巨大考验;也有人说,像永辉等国内大部分超市、像唯品会等线上大部分商城,都是购物到一个数量就送会员卡,然后逐步累积升级会员等级,逐步加大打折力度,这种情况更适合国内,而Costco直接让人掏钱购买会员卡,长期看行不通。

这些说的都很在理,但是,关键是Costco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这里。

首先,Costco之所以低价,这是因为它的经营理念,造就了整个商业模式决定的,它开店根本不想从顾客那里赚取中间差价,它的实质其实是中介:我把商品介绍给你,我收取中间费(会员费)。目前来说,国内有哪个线上线下的超市敢说,我的商品不赚你钱?理念不同造就了商业模式不同,这才是Costco的基因,一个企业什么都可以改,唯独基因很难改。

其次,就是它的高质,要做到低价还容易一些,但要做到高质量、%货真价实,这对于国内大部分零售业来说,都是一道很高的门槛,尤其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杜绝假冒伪劣产品,那么整个消费市场可能就是另一番天地,只不过要短期内做到,几乎是不可能的。

结语

当然,并非说Costco什么都好,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拿眼前来讲,无论是Costco的火爆场面,还是退烧场景,都是对这家刚落户大陆市场的洋品牌一个考验,任何舶来品都有一个适应本土化的过程,如果能够摸清大陆市场,又能把这个市场跟自身企业资源做最好的衔接,那么生存下去、发展起来都不是事。一旦无法本土化,就算再强再好的跨国企业,失败也会在所难免。

无论这家企业未来在中国的路怎么走,今天它的出现,都已经给所有做传统零售和线上电商的企业带来启示:低价是竞争的利器,高质才是长盛的基础,如何能够把这两点完美结合,让消费者买得实惠,又买得放心,这才是未来新零售的竞争高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