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蜜:创业女性的第三空间。定期有线上女性创业经验、困惑分享,线下课程、聚会及亲子活动。加入知蜜,在创业中活出自己!
知蜜夜话|为什么90%的茶馆难挣钱?
分享嘉宾|谢晶北京惠量文化合伙人、青年茶人计划发起人
今天我跟知蜜们分享“那些做死的茶生意”。因为我几乎做过所有和茶有关的商业模式,茶馆、茶品牌、茶友社区,现在做以茶为媒介的O2O传统文化活动。
一个陷阱是,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茶馆梦。就是在自己衣食无忧以后,能开一个小茶馆,存放自己的理想。
但理想照进现实是什么样呢?
首先问知蜜们一个问题,用三个词来描述茶在你们心中的样子,你最容易想到的词是哪三个?
知蜜们说到风雅、古朴、安静。。。这基本上是市面上大多数人对茶的“刻板印象”,也是一切跟茶有关的生意做死或者做火第一原因。
我想目前在大多数人眼里,喝茶还是老头子做的事情。而年轻人生活节奏快,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可以慢下来喝一杯茶。风雅、安静,决定了文化门槛。
基于以上两点,茶和一切和茶相关的消费变的很贵。
另一个问题,我们想想,什么样的人会在茶以及茶相关的领域创业呢?
根据我的经历,大致总结:1,有点小钱。2、有点小情调。3,有点理想主义。
除了家里世代做茶的茶人茶农茶二代,有大钱的人不会干跟茶有关的事儿。因为茶是小生意,也赚不了大钱。
做这行的人都是自己喜欢,觉得茶领域逼格很高。很符合自己文艺青年的调性。同时这圈子基本自己衣食无忧,开始追求理想,倡导文化,觉得既是赚不了钱,也能成全别人,陶冶别人。
基本上,大家会选择三个方向,开茶馆、个性茶品牌、基于互联网的各类茶产品流通平台。
第一,茶馆,大量的茶馆,是赚不到钱的。特别是基于中产理想主义自己玩乐需求而产生的茶馆。
你们觉得茶馆的产品是什么?茶水?茶产品?还是其他卖的东西?有不少知蜜说,文化、品味、感受、服务。。。
除了服务以外,其他三样东西——文化、品味、感受,很可能是客人选择你的理由,却不能直接产品化,因为不可能有客人进店说,老板来二斤文化,你也没有办法标价,本店品味元50g。
事实上,我们撇开所有软性的附加值,茶馆的产品是空间。大家进一家茶馆,是为了坐一会儿,谈一会儿,不是冲着茶,也不是冲着别的。文化、服务、体验都是附加值。
插一句,有不少茶馆,是自己亲戚朋友吃倒闭的。我刚才说了,茶馆的产品是空间,并非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很多熟人来了不给钱,老板碍于面子,也不好意思收钱。所以当你成为一个茶馆老板,记住,给钱的才是真朋友。
回来说茶馆怎么赚钱。我们随便推开一家茶馆的门,会看到空荡荡的包厢。我们把空间看作产品的话,满满的都是库存,全是积压。谁在里面卖好茶才是真傻,真正喝茶的人,去茶馆都是买最便宜的茶。或者要水不要茶。
茶馆经营的困境有三个:1,没有爆款产品。2,没有消费周期。3,没有黄金时段。
中产理想主义创业过程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意淫自己的客户。因此,大家最好放弃打造爆款产品的想法,转而打造黄金时段。盘活空间库存。把经营性收益专项资产性收益。
我们回过头看市面上目前赚钱的茶馆:
1,地段好。真的要开,别怕房租贵,越贵的地方越应开。因为地标性建筑和人们心目中的高大上,是你的无形资产。
2,带餐的茶馆生意好,赚钱。为什么?打造了黄金时段,饭点儿就是黄金时段。
3,能打麻将的茶馆生意好。为什么?因为空间里总是有人的,盘活了剩余的空间库存。
说这些是为了给大家一些启发。如果已经开了茶馆,最好用内容填充剩余空间,增加人进店的机会;打造黄金时段,让人一到某个时间,就会自觉地走到你们店里去;通过二级定价策略(会员卡)把经营性收益转化为资产性收益,这些都是办法之一。
第二,茶叶本身。
目前市场上只存在两种茶产品。一种是农产品,一种是文化产品。北京马连道卖的茶其实是农产品。乡土乡亲赵翼事做农产品出身的,他也在用农产品的电商思路在做茶。另一类茶领域的文化产品,那就花样更多了,比如:禅茶、道茶、开光普洱茶。。。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部分缺失了,就是消费品。
这是茶行业的现状,在茶的消费市场上,是只有品类,没有品牌。我只知道我喝的是铁观音,但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喝的是八马的铁观音,还是华祥苑的铁观音。
那么熟悉互联网的我们这一代人,在做茶的时候,往往会看到这个市场空缺。那么我们会从茶产品入手,期待通过电商、微商、甚至开线下店的方式,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茶产品品牌。
我自己也做过这个方向。其实在前电商世代,这种项目,是有成功案例的。比如我的朋友聂威,他做的花草茶品牌“爱这茶语”,在年年流水已经到万了。
所以当时我在创业的时候,就以他为学习对象,想做他的O2O版本。选择花草茶、纯味茶,做自己的品牌。从包装、产品设计、线下形象店、线上淘宝店,都用一整套VI,同时用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19.html